发布日期:2025-01-10 13:40 点击次数:102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
我们常常在忙碌中
被烦恼和压力所困扰
忽略了最重要的人——自己
如果你
渴望生活的旅途中保持开心快乐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渴望在每一个清晨醒来都充满希望
渴望能够健康长寿
那么请关注我们
在这里,我们将一起探索如何在挑战中找到力量在平凡中发现非凡在习惯中拥抱健康让每一天都充满阳光和微笑
图片
在中医的诊疗过程中,医生会通过“望闻问切”等多种方式来了解患者病情。除了通过号脉来感知身体的变化外,还会仔细观察患者的外在表现,并询问相关问题,因为这些表现往往能反映出身体的病位和病情。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中医眼中的10个健康判断标准,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
阅读文章大概需要3分钟,你也可以选择听全文,与自己进行对照。
1. 睡眠质量
我们每个人大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而高质量的睡眠对于维持良好的身心状态至关重要。
一个健康的睡眠应该具备以下5个特征:①入睡快,能在30分钟内顺利入睡;②不易醒,入睡后不易被外界因素或自身不适所惊醒,持续保持睡眠状态;③无噩梦,夜间没有频繁的惊梦或噩梦,睡眠过程相对安稳;④够时长,每天能够保证7~9小时的睡眠时长,满足身体的休息需求;⑤不犯困,白天精力充沛,不会感到明显的疲惫或困倦。
如果你无法达到上述标准,说明可能存在一定的睡眠问题,应及时进行干预。建议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按时上床睡觉,最好不要晚于23点;睡前尽量减少进食,避免因消化不良影响睡眠质量;尽量避免躺在床上玩手机等电子设备,以免蓝光刺激影响入睡。
2. 情绪状态
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的七种情志,情绪的波动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过度的情绪变化可能伤及脏腑,如过喜伤心、过怒伤肝、过忧伤脾、过悲伤肺、惊恐伤肾等。一个健康的人应该能够保持情绪的相对稳定,不会因为外界刺激或内心压力而出现极端的情绪反应。
为了维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建议学会减压放松,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日常生活中可以尝试进行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放松技巧,帮助缓解压力和紧张情绪;也可以多与亲朋好友分享心情,寻求心理支持,倾诉烦恼,获得理解和安慰,从而更好地调节情绪。
3. 气机顺畅
在中医理论中,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机的顺畅与否直接影响着身体健康。
俗话说“人活一口气”,气顺则百病不生,气逆则诸疾生焉。一个健康的人应该能够保持气机的顺畅,不会出现气滞血瘀或气逆上冲等情况。
当心烦意乱、气不顺时,可以通过按揉穴位来缓解,如太冲穴(位于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或三阴交穴(位于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每次按揉3~5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宜。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情绪状态,也有助于气机的顺畅。
图片
4. 饮食状况
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在中医看来,脾胃的健康状况影响人体的正常功能活动、发病、康复、养生等各方面。
一个健康的人应该能够“吃得香”,即饮食正常,食欲良好,能够摄取足够的营养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
建议在日常饮食中,气温转凉时宜选择温和的食物,避免食用过多生冷寒凉的食物;胃不好的人要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加重胃部负担;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不要吞咽过多或过快的食物;脾胃不好的人要少吃粗粮,腹胀者应避免食用大枣、大豆、红薯等容易引起胀气的食物,也不要长期只喝粥或吃软烂面食。
5. 排泄情况
健康的排泄情况是身体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大便方面,健康的人每天或隔天一次大便,排便通畅,便质成形且不干燥,内无脓血、黏液和未消化食物。小便方面,每天小便3~8次,总尿量在1~1.8升之间,尿液清或微黄,排尿时无不适感。
如果出现大便频次异常、便质异常或排便时有不适感,或者小便频次、尿量异常,排尿时有疼痛、灼热等不适感,就属于排泄异常,需及时进行检查,找出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6. 面色光泽
中医将面色视为气血盛衰的“晴雨表”,脏腑功能良好、气血充足时,面色会显得红润有光泽;而气血亏虚时,面色则会显得暗淡无光。此外,头发的润泽程度也与气血密切相关,头发乌黑浓密、光泽柔顺,通常说明气血充足,身体健康。
为了补养气血,建议多吃一些药食同源的食材,如红枣、枸杞、山楂等;平时要少吃寒凉食物,养好脾胃,使气血生化有源;多晒太阳,补充阳气,阳气充足有助于改善气血状况。
7. 眼睛明亮
中医认为,眼睛是脏腑精气的汇聚之所,眼睛的不同部位与五脏六腑有着密切的联系。
双目闪亮、炯炯有神,通常说明精力充沛、身体健康;反之,如果眼睛黯淡无光、神态疲惫,则可能提示身体存在某些健康问题。
长期对着电子屏幕的人群,要注意让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避免长时间用眼导致的视力疲劳;可适当多吃胡萝卜、玉米、西红柿、西兰花等黄绿色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叶黄素,有助于保护视力,预防眼睛相关疾病的发生。
8. 步态稳健
步态平稳有力是健康状态的一种体现,而步履蹒跚则多是肾气不足、筋骨失养的表现。
《黄帝内经》中提到,“肾主骨生髓”,肾气充足时,骨头才更加硬朗,走路自然稳健有力;肾气亏损时,就像大树失去了根基,稍有风吹就容易摇晃不稳.
为了改善步态,平时可以多吃一些补肾气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等;同时配合太极拳等运动,慢慢养好肾气。另外,有些行走不稳可能是中风先兆或中风后遗症的表现,这类人群需及时就医,进行专业的检查和治疗。
9. 腰背挺直
中医认为,背部有督脉,督脉主一身之阳,背弯了就是阳气不足,日久容易生病。
人体背部还有膀胱经,具有调节脏腑的功能,刺激膀胱经可起到振奋五脏六腑的阳气的作用。
为了保持腰背挺直,平时饮食要均衡营养,注意调养脾胃,避免食用生冷寒凉的食物,使气血生化有源,身体才有“后盾”。多晒晒背,有助于汲取自然界的阳气,益气活血;下午3~4点,到室外晒半小时即可。平时注意后背保暖,秋冬季可穿个小马甲,夏季开空调不要直吹背部。
365建站10. 脉搏规律
脉搏是血液在脉管中流动时所产生的搏动,脉为血之府,贯通全身,脏腑病变往往首先反映在脉象上。
正常的脉象应该是从容和缓、不浮不沉、不迟不数、不细不洪、节律均匀、应指有力。如果脉象出现异常,如脉搏过快、过慢、时快时慢、强弱不均等情况,则提示内里可能存在病迹,应及时对症治疗,以免病情加重。
图片
通过了解中医眼中的这10个健康判断标准,我们可以更好地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理和治疗,从而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今日话题】
你晚上一般几点入睡,每天睡眠多长时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